疲勞恢復的處理並不限於運動員才需要,即使是一般人的健身運動,設法在恢復的品質上提升,對於訓練都有正面幫助,而積極的恢復處理中,冷水療就是一項施行容易,同時能夠產生幫助的好方法。

冷水療(Cold Water Immersion, CWI)與冰敷常被用在運動後來協助運動員疲勞恢復,並降低訓練中因肌肉小撕裂所導致的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以便讓運動員更快回到最佳的運動表現。除了冷水療外,冷熱交替水療(Contrast Water Therapy, CWT)也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短期效益:
研究證明,無論是冷熱交替或是冷水療,都比被動休息(什麼都不做)更能幫助運動後的恢復 ,兩者相比,冷水療的效果更為優秀。
但每次訓練後都泡是否會持續有長期的幫助或是反而對訓練效果會有負面影響答案目前是還不明確的,目前主要擔憂與前一篇受傷後是否要冰敷的考量類似,擔心若是冷療可能降低發炎反應,就可能會減弱了訓練的效果,也的確有研究證實訓練後冷療會減弱耐力與阻力訓練的效果,機轉與更明確的影響還需要未來更多研究來為我們解答。
結論與臨床建議
1. 運動後冷水療對減緩肌肉痠痛和恢復運動表現有顯著的功效,而冷水療的效果又比冷熱交替更好,並且能夠幫助運動員在訓練後更快恢復到休息的狀態。
2. 建議在運動後可以在10°C(5°C~13°C)左右的冷水中浸泡約13分鐘(10~24分鐘)來幫助運動員為下一次訓練/比賽做準備。
3. 臨床上,浸泡時間和溫度還是應該保留彈性,並且必須要考量其他因素(例如選手能夠接受的範圍、身體狀況、環境溫度、皮下脂肪厚度等等),不需要標準化冷水療的程序。
4. 審慎評估泡冷水療的必要性: 由於運動後浸泡冷水療對訓練的長期影響目前在研究上尚未有定論,因此當我們為運動員選擇運動後疲勞恢復的方法時,可能需要思考是不是每次訓練後都需要冷水療 。舉例來說,如若訓練帶來的疲勞程度很高,且與下一次訓練/比賽間隔時間很短時,那麼冷水療就可以是快速降低疲勞與恢復運動表現的好選擇。